化糞池作為一種過渡性生活處理構筑物,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污物清理的構筑物,其特性主要是利用沉淀和發酵的遠離將一些糞便、紙屑、病原蟲等等污物進行無氧發酵,這樣會使其中蘊含的水性污物流走而只剩下一些固態物體沉淀,形成污泥,這些污泥沉淀兩到三個月然后會成為無機泥,然后定期清理,將無機泥回收當做肥料。
那么多久對化糞池進行一次清理合適呢,其實,清理的周期與污水的溫度,氣溫和建筑物的性質還有排水的水質和沉淀所流走的水量有關,這些東西都是清理周期有很大的影響,如果清理的過早就達不到化糞池原有的發酵和處理的功能效果,而且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,影響環境衛生,清掏周期過長,則化糞池容積過大,增加造價!督ㄖo水排水設計規范》(GBJ15-88)要求清掏周期為3~12個月,實際設計中多取3~9個月,而酸性發酵階段的酸性發酵期為3個月,酸性減退期為5個月左右。實踐證明:清掏周期的取定,應兼顧污水處理效果、建設造價、管理三個方面因素清掏周期一般不宜少于12 個月。上元門水廠宿舍區平房群共用化糞池,使用人數200人,生活污水標準每人30L/d,污泥量每人0.4L/d,進入化糞池新鮮污泥含水率取95%,發酵后污泥含水率取90%,設計清掏周期選取12個月,經計算化糞池容積為21m3。